羲之爱鹅 · 青花雅韵
发布于: 2024年5月18日 | 分类: 作品故事

典故背后的文化意蕴
王羲之爱鹅的故事在中国文化中可谓家喻户晓。据《晋书·王羲之传》记载,会稽有一位孤老太太养了一只好鹅,王羲之派人去买,老太太不卖。王羲之便邀了朋友前去观赏。老妪听说王羲之要来,就杀了鹅准备款待他。王羲之到后,见鹅已死,叹息终日。
更为广泛流传的是另一个典故:山阴县玉皇观有个老道士,希望得到一本王羲之手书的《黄庭经》,但王羲之名满天下,不会轻易应允。道士得知王羲之爱鹅,便精心调养一批良种白鹅,每日于王羲之与友人郊游处放养。王羲之"偶然"碰见这群白鹅,十分惊喜,想要买下。道士说:"你只要给我写一篇《黄庭经》,我就将这些鹅悉数相赠。"王羲之欣然写毕,笼鹅而归,欢喜异常。这篇书法被后人称为右军正书第二,《黄庭经》也因此被称为《换鹅帖》。李白在《送贺宾客归越》中写道:"山阴道士如相见,应写黄庭换白鹅",正是引用了这个典故。

青花瓷上的艺术再现
珀色凌瓷的"羲之爱鹅"系列茶具以传统青花瓷的形式,生动再现了这个典故。杯面上以精美的青花手绘展现了王羲之观鹅的场景:身着官服的王羲之正观赏白鹅,周围点缀着典雅的园林景致。王羲之喜爱养鹅,固然是文人雅事、陶冶情操,更为关键的是,他从鹅的体态、行走、游泳等姿势中,体会出书法运笔的奥妙。他认为执笔时食指要像鹅头那样昂扬微曲,运笔时则要像鹅掌拨水,方能使精神贯注于笔端。
"羲之爱鹅"后来被当作文人雅士情趣生活的体现,与"陶渊明爱菊、周茂叔爱莲、林和靖爱鹤"并称,是为"四爱"。"四爱"的题材常常出现在明清以至民国的瓷器和绘画中,表现文士高士风雅清逸,迥出尘俗的超然情志。我们的青花茶杯正是延续了这一传统,将其融入到现代生活美学中。
- 青花工艺:采用传统青花瓷工艺,色彩纯净明快,图案细腻传神,完美再现经典文化典故。
- 杯型设计:主客杯设计遵循传统形制,线条简洁流畅,既保留了传统茶具的实用功能,又融入了现代审美需求。
- 图案布局:绘画构图精心安排,主次分明,疏密有致,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原则。

传统青花瓷的匠心制作
在设计上,我们保留了传统青花瓷的典雅设计,以宋代官窑的简洁造型为基础,采用上好的景德镇瓷土,以手工制作每一件作品。青花料取自优质钴矿,经高温烧制后呈现出独特的"青如天,亮如镜,薄如纸,声如磬"的艺术效果。这种青花瓷的色调温润而深邃,既有传统韵味,又适合现代生活环境。
"羲之爱鹅"系列的制作过程遵循传统青花瓷工艺,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:
- 选料备胚:精选优质景德镇瓷土,经过多次筛选、净化和陈腐,确保胎体细腻纯净。
- 成型塑造:由经验丰富的制坯师傅手工拉坯或模具注浆成型,确保器型规整、壁厚均匀。
- 青花绘制:由专业青花绘画师使用传统矿物质钴料,在素胎上细心绘制王羲之爱鹅的场景,一笔一画皆见功力。
- 施釉烧成:对绘制完成的坯体施以透明釉,然后在1300℃高温下还原焰烧制,使青花呈现出深邃的蓝色,胎釉完美融合。
- 精工修整:成品出窑后,经过专业工匠精细打磨、修整,确保每一件作品都达到完美的品质标准。

文化典故与现代生活的完美融合
"羲之爱鹅"系列茶具不仅是艺术品,更是日常生活的实用器物。它们将古老的文化典故与现代生活方式巧妙结合,为使用者带来既实用又富有文化底蕴的使用体验。
这套茶具的设计充分考虑了现代人的使用习惯和审美需求:
- 主客杯设计:包含一个主人杯和多个客人杯,适合家庭或小型茶会使用,方便招待亲朋好友。
- 尺寸合理:杯型大小适中,既能品尝到茶的风味,又不过于笨重,手感舒适,使用便捷。
- 收藏价值:每一件作品都由资深工艺师手工制作,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,是极具收藏潜力的艺术品。
- 送礼佳品:作为礼品赠送亲友,既展现了送礼人的文化品味,又传递了对收礼人的美好祝愿。
在使用体验上,这套茶具也有其独特的魅力。当您斟茶品饮时,杯中的王羲之观鹅图案若隐若现,随着茶水的变化而呈现不同的视觉效果,仿佛一幅动态的艺术画卷。这种动静结合的审美体验,正是中国传统茶道追求的"静中见动,动中求静"的境界。
结语:青花传情,匠心永续
从东晋时期王羲之爱鹅的古老典故,到今天珀色凌瓷"羲之爱鹅"系列青花茶具的精美呈现,跨越了一千多年的时空,却传递着相似的文化精神与美学追求。这套茶具不仅是对传统青花瓷工艺的传承,更是对中国传统"四爱"文人情趣的当代诠释。
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,当您手捧这杯青花茶具,细细品味杯中茶香,欣赏杯面上的王羲之爱鹅图景,或许能够找回那份文人雅士超然物外、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情趣,感受中华文化中文人雅士的精神世界。
青花传情,匠心永续。愿"羲之爱鹅"系列青花茶具能够走进您的生活,为您的日常增添一份文化的温度与艺术的韵味,让那源自东晋的文人风骨,在您的品茗时光中悄然流淌。